地点
人物库 隋朝
阇那崛多南北朝末隋初 523 — 600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犍陀罗国人,姓金步氏,译名德志
父为国之宰辅。
崛多髫龀之年立愿出家。
随本师历游诸国。
北周明帝武成时初至长安
武帝时为造四天王寺居住。
寻西还,至突厥,为所留。
文帝开皇中再入京师
召居大兴善寺翻译佛经。
所译有《佛本行经》、《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一百七十六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德志
北贤豆揵陀罗国人。
髫龀出家于其国之大林寺
既登戒品之三夏
年方二十有七。
即与其落发师胜名。
得戒师志贤。
游方弘法。
路由迦臂施国踰大雪山。
备尝崄岨。
鄯州
西魏元年也。
周明帝武成初
驻锡长安草堂寺
未几誉彻上听。
诏偕胜名智贤二师。
后园论法。
且为造四天王寺。
传度梵文。
则十一面观音。
金仙所问经是也。
谯王宇文俭镇蜀。
邀俱往。
止龙渊寺。
建德废教。
逼从禄仕。
以死辞。
诏放归。
北陷突厥
连丁二师丧。
沙门宝暹。
僧昙等。
齐武平间西访经法。
获梵本二百六十部。
以东。
至是亦宿留突厥
以避周祸。
相得欢甚。
会隋受禅。
而暹等先以所获经来。
上诏访宿德传译。
开皇五年
崛多使者
谒文帝于洛阳
即诏就职于大兴善寺
时耶舍已亡。
久旷元匠。
更诏婆罗门僧达磨笈多
居士高天奴。
高和仁
兄弟。
同传梵语。
置十大德。
沙门僧休。
法粲。
法经
慧藏
洪尊。
慧远
法纂。
僧晖。
明穆。
昙迁
等。
监掌翻事。
铨定宗旨。
明穆彦琮重对梵本。
详审文义。
开皇二十年崛多唱灭。
春秋七十又八。
始终出经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六卷。
则佛本行集。
法炬。
威德。
护念。
贤护
等是也。
阇那崛多
隋言德志北贤豆。
贤豆。
本音因陀罗婆陀那。
此云主处。
谓天帝所护故也。
贤豆之音。
彼国之讹略耳。
身毒天竺
此方之讹称也。
而彼国人。
总言贤豆而已。
乃之以为五方也。
揵陀啰国人也。
隋言香行国焉。
居富留沙富罗城
云丈夫宫也。
刹帝利种。
姓金(俱凡反)步。
此云项也。
谓如孔雀之项。
彼国以为贵姓。
父名跋阇逻婆啰。
此云金刚坚也。
少怀远量长乘清范。
位居宰辅燮理国政。
崛多昆季五人。
身居最小。
宿殖德本早发道心。
适在髫髫便愿出家。
二亲深识其度。
不违其请。
本国有寺名曰大林。
遂往归投。
因蒙度脱。
其郁波弟耶。
此云常近受持者。
今所谓和上
此乃于阗之讹略也。
名曰嗜那耶舍。
此云胜名。
专修宴坐妙穷定业。
其阿遮利耶。
此云传授
或云正行。
即所谓阿阇梨也。
亦近国之讹略耳。
名曰阇若那跋达啰。
此云智贤
遍通三学偏明律藏。
崛多自出家后。
孝敬专诚。
教诲积年。
指归通观。
然以豆圣境灵迹尚存。
便随本师具得瞻奉。
时年二十有七。
受戒三夏
师徒结游方弘法。
初有十人。
同契出境。
路由迦臂施国。
淹留岁序。
国王敦请其师。
奉为法主
益利颇周。
将事巡历。
便踰大雪山西足。
固是天险之峻极也。
至厌怛国。
既初至止。
野旷民希。
所须食饮无人营造。
崛多遂舍具戒。
竭力供待。
数经时艰。
冥灵所祐。
幸免灾横。
又经渴啰槃陀及于阗等国。
屡遭夏雨寒雪。
暂时停住。
既无弘演
栖寓非久。
又达吐谷浑国
便至鄯州
于时即西魏大统元年也。
虽历艰危心逾猛励。
发踪跋涉三载于兹。
十人之中过半亡没。
所馀四人仅存至此。
周明帝武成年。
初届长安
草堂寺
师徒游化已果来心。
更登净坛再受具足。
精诚从道尤甚由来。
稍参京辇渐通华语。
寻从本师胜名。
明帝诏延入后园。
共论佛法。
殊礼别供充诸禁中。
思欲通法无由自展。
具情上启。
即蒙别敕。
为造四天王寺。
听在居住。
自兹已后乃翻新经。
既非弘泰。
羁縻而已。
所以接先阙本。
传度梵文。
即十一面观音。
金仙问经等是也。
谯王宇文俭镇蜀。
复请同行于彼三年
恒任益州僧主
住龙渊寺。
又翻观音偈佛语经。
建德隳运像教不弘。
五众一期同斯俗服。
武帝下敕追入京辇。
重加爵禄逼从儒礼。
秉操铿然守死无惧。
悯其贞亮。
哀而放归。
路出甘州北由突厥
阇梨智贤还西灭度
崛多及以和上
乃为突厥所留。
未久之间和上迁化。
只影孤寄莫知所安。
赖以北狄君民颇弘福利。
因斯飘寓。
随方利物。
齐僧宝暹道邃僧昙等十人。
武平六年
相结同行采经西域。
往返七载将事东归。
凡获梵本二百六十部。
行至突厥
俄属齐亡。
亦投彼国。
因与同处讲道相娱。
所赍新经请翻名题。
勘旧录目转觉巧便。
有异前人。
无虚行苦同誓焚香共契宣布。
大隋受禅佛法即兴。
暹等赍经先来应运。
开皇元年季冬届止京邑
敕付所司访人令译。
二年仲春便就传述。
夏中诏曰。
殷之五迁恐民尽死。
是则居吉凶之土。
制短长之命。
谋新去故如农望秋。
龙首之山。
川原秀丽卉木滋阜。
宜建都邑定鼎之基。
永固无穷之业。
在兹可域。
城曰大兴城
殿曰大兴殿。
门曰大兴门。
县曰大兴县
园花池沼其号并同。
寺曰大兴善也。
于此寺中传度法本。
时崛多仍住北狄。
至开皇五年
大兴善寺沙门昙延等三十馀人。
以躬当翻译音义乖越。
承崛多在北。
乃奏请还。
乃别敕追
崛多西归已绝。
流滞十年
深思明世重遇三宝。
忽蒙远访欣愿交并。
即与使乎同来入国。
于时文帝巡幸洛阳
于彼奉谒。
天子大悦赐问频仍。
未还京阙寻敕敷译。
新至梵本众部弥多。
或经或书。
且内且外。
诸有翻传必以崛多为主。
佥以崛多言识异方字晓殊俗。
故得宣辩自运。
不劳传度。
理会义门句圆词体。
文意粗定铨本便成。
笔受之徒不费其力。
试比先达抑亦继之。
尔时耶舍已亡。
专当元匠。
于大兴善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
并敕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
同传梵语。
又置十大德沙门僧休法粲法经慧藏洪遵慧远法。
纂僧晖明穆昙迁等。
监掌翻事铨定宗旨。
沙门明穆彦琮
重对梵本再审覆勘整理文义。
昔支昙罗什等所出大集。
卷轴多以三十成部。
及耶舍高齐之世出月藏经一十二卷。
隋初后出日藏分一十五卷。
既是大集广本。
而前后译分。
遂便支离。
部帙羁散。
开皇六年
招提寺沙门僧就。
合之为六十卷。
就少出家专坊学。
虽加宣导恨。
文相未融。
乃例括相从。
附入大部。
至于词旨惬当未善精穷。
比有大兴善寺沙门洪庆者。
识度明达
国监写藏经。
更釐改就所合者。
名题前后甚得理致。
且今见翻诸
有多是大集馀品。
略而会之应满百卷。
若依梵本。
凡十万偈。
据以隋文可三百卷。
崛多曾传。
于阗东南二千馀里有遮拘迦国。
彼王纯信敬重大乘。
宫中自有摩诃般若大集华严三部
王躬受持亲执锁钥。
转读则开香华供养。
或以诸饼果诱引小王令其礼拜。
此国东南可二十馀里。
山甚岩险有深净窟。
置大集华严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花聚二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等凡十二部。
减十万偈。
国法相传防卫守护。
又有入灭定罗汉三人。
窟中禅寂。
每至月半。
诸僧就山为其净发。
此则人法住持。
有生之所凭赖。
崛多道性纯厚神志刚正。
爱德无厌求法不懈。
博闻三藏究真宗。
遍学五明兼闲世论。
行得道场之趣。
总持通神咒之理。
三衣一食终固其诚。
仁济弘诱非关劝请。
勤诵佛经老而弥笃。
强识先古久而逾诣。
士庶钦重道俗崇敬。
滕王仰戒范。
奉以为师。
因事尘染流摈东越
又在瓯闽道声载路身心两救为益极多。
至开皇二十年
便从物故。
春秋七十有八。
自从西服来至东华。
循历翻译合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六卷。
即佛本行集法炬威德护念贤护是也。
并详括陶冶理教圆通。
明义结具流于世。
费长房三宝录。
隋高祖又敕崛多。
西域沙门若那竭多开府高恭恭息都督天奴和仁及婆罗门毗舍达等。
于内史内省
翻梵古书及乾文。
至开皇十二年
书度翻讫。
合二百馀卷。
奏闻进内。
唐贞观内典录。
时又有优婆塞。
姓瞿昙氏
达磨般若。
隋言法智
父名般若流支。
备详馀传。
智本中天国人。
流滞东川遂向华俗。
而门世相传祖习传译。
高齐之季为昭玄都。
齐国既平佛法同毁。
因僧职转任俗官。
再授洋州洋川郡
隋氏受禅。
梵牒即来。
有敕召还使掌翻译。
法智妙善方言。
执本自传。
不劳度语。
译业报差别等。
成都沙门释智铉。
笔受文词铨序义体。
日严寺沙门彦琮制序。
隋代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窦荣定隋 ?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扶风平陵人
窦炽从子。
容貌魁伟,擅弓马,性深沉。
西魏文帝时千牛备身
宇文泰见而奇之,授平车将军
北齐战,不利,乃率精兵邀击,齐师却。
以功进位上仪同
其妻乃杨坚姊。
少与情契甚厚。
为相时,总统露门内两厢仗卫,常宿禁中。
,为右武卫大将军文帝数幸其第。
以佐命功拜上柱国
突厥,挫其锋,进爵安丰郡公
欲以之为三公,固让,乃止。
封陈国公谥懿
全隋文·卷九
荣定扶风平陵人
尚文帝姊安成长公主
西魏大统中,为千牛备身
平东将军,封宜君县
上仪同袭父善爵永富县公
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周建德末,加上开府,拜前将军佽飞中大夫
大象中,领左、右宫伯,拜洛州总管
隋受禅,坐事除名。
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宁州刺史,除秦州总管进爵安丰郡公
右武卫大将军,转左武卫大将军
开皇六年卒,赠冀州刺史谥曰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判南北朝末隋初 532 — 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615 【介绍】: 僧。
曹州承氏人,俗姓何
十五岁游学,略综儒道。
十九岁出家。
北齐废帝时,自邺都出关塞。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抵长安,诏住大乘寺
四年,表请西行,至高昌国,往突厥
复归长安,住乾宗寺
灭佛时,奔太白山,寻往华山
隋初复为菩萨僧,住大兴善寺
文帝开皇初,于终南山结草为寺以居,敕额为龙池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郭氏
曹州承氏人。
三岁丧亲。
十五年
始知读书。
十九年投外兄落染。
既具戒。
即誓结朋西游。
以观灵迹。
齐乾明初
二十一人。
出邺行迈。
才臻周塞。
夜为逻卒所得。
执见武帝而释之。
仍令于大乘寺安置。
即周之保定二年也。
明年上表。
乞如所志。
许之且给国书资粮诸物度石碛千五百里四顾绝无水草。
饥行七夕
高昌国
盖突厥附庸也。
益西抵可寒所。
可寒怪其非类。
将杀之。
而未也。
徒增防卫。
而禁其饮食。
势必使之饿死尔。
周使者谏。
以为此佛弟子也。
所在之处。
羊马且繁盛。
可寒喜。
敕日给四羊充食。
等纵之。
而蔬茹如故。
未几。
遣骑乘。
送还长安
住乾宗寺
五年
遇静霭法师
慧业冲𨗉。
事之又五年
大法寻废。
等二十六人。
逃难岩居太白山中。
不忌讲授。
依承德。
始终一十五年。
舍身。
护法风烈遐被。
有力焉。
元嗣历。
创立百二十人。
为菩萨僧。
预其数。
住陟岵寺。
隋开佛法。
大兴善寺
诏摄僧务。
开皇初
结庵终南交谷东领池。
七年示微疾。
度支侍郎李世思。
天竺医工
就庵视疾。
遂改庵龙池寺
大将军云定兴
为檀越。
侍郎独孤机。
别筑斋宇于宅之后园。
请时栖息。
薛国公及其夫人。
风奉训诰。
间或至山。
咨承疑义。
大业十一年。
五月四日。
卒于山寺。
寿八十四。
释道判
姓郭氏
曹州承氏人也。
三岁丧亲十五游学。
般涉史籍略综儒道。
十九发心出家。
投于外兄而剃落焉。
具戒已后历求善友。
深厌俗累绝心再往。
每阅像教东传。
慨面不睹灵迹。
委根归叶未之或闻。
遂勇心佛境誓尚瞻敬。
齐乾明元年
结伴二十一人。
发趾邺都将经周塞。
关逻严设又照月光。
踟蹰回互义无踰越。
忽值云奔月隐。
乘暗度栈。
遇逢游兵。
特蒙释放。
周保定二年达于京邑
武帝赏接崇重。
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
经逾两载。
上表乞循先志。
又蒙开许。
敕给国书并资行调。
西度砂碛千五百里。
四顾茫然绝无水草。
乘饥急行。
止经七夕便至高昌国
是小蕃附庸突厥
又请国书。
至西面可汗所(此云天子治也)彼土不识众僧。
将欲加害。
增人防卫不给粮食。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
但令饿死。
有周国使人谏云。
此佛弟子也。
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
所行之处能令羊马孳多。
可汗欢喜。
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
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
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
不令西过。
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
达于长安住乾宗寺
以先在穷险无人造食。
遂舍具戒今返京室。
后乃更受之停止五年
静蔼法师
咨询道务。
慧业冲邃淹历五周朝夕闻问。
方登阶渐。
武帝灭法。
西奔于太白山
同侣二十六人。
逃难岩居不忘讲授。
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
虽有国诛靡顾其死。
东引寻山岠于华岳
凡所游遁者望日参焉。
遂离考山室二十馀所。
依承德。
为入室之元宗。
始末一十五年。
随逐不舍。
舍身穷谷用陈护法。
含酸茹毒奉接遗骸。
建塔树铭勒于岩壁。
元嗣历寻改邪风。
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
当其数。
初住陟岵寺。
大隋受命广开佛法。
改为大兴善焉。
道穆僧徒历总纲任。
部摄彝伦有光先范。
开皇之肇。
终南山交谷东岭。
池号野猪。
迥出云端俯临原陆。
躬自案行可为栖心之场也。
结草为庵集众说法。
开皇七年
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
天竺监工。
就造院舍常拟供奉。
道业修旷。
给额为龙池寺焉。
大将军云定兴
以为檀越。
四事供给无爽二时。
侍郎独孤机。
餐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
请来栖息。
终日将事禀其法戒。
薛国公及夫人郑氏。
夙奉清训年别至此。
咨承戒诰决通疑议。
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
春秋八十有四。
释蒙启法性狎林泉。
少欲无竞乐居俭摄。
行慈济乏偏所留心。
履苦登危弥其本意。
故每至二熟。
行乞贮之至厚。
雪弥山则遗诸飞走。
所以山侣游僧
蒙其奖济者殷矣。
又食不择味生无患苦。
僧事鞅掌身先令之。
弘道终朝虔虔无怠。
虽暂游世恒归山室。
斯亦岩岫之学观矣。
姓郭
曹州承氏人。
三岁丧亲。
十五游学。
略综儒道。
十九发心出家。
投于外兄而剃落焉。
具戒已后。
历求善友。
每阅像教东传。
慨面不睹灵迹。
遂勇心佛境。
誓当瞻敬。
齐乾明元年
结伴二十一人。
发趾邺都
将经开塞。
关逻严设。
又照月光。
踟蹰回首。
义无踰越。
忽值云奔月隐。
乘闇度栈。
周保定二年
达于京邑
武帝赏接崇重。
仍令于大乘寺
厚供享之。
经逾两载。
上表乞循初志。
蒙敕给图书。
并资行调。
西度石碛千五百里。
四顾茫然。
绝无水草。
乘饥急行。
上经七夕
便至高昌国
是小蕃附庸突厥
又请国书。
至西面可寒所。
彼土不识众僧。
将欲加害。
增人防卫。
不给粮食。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
但令饿死。
有周国使人。
谏可寒云。
此佛弟子也。
本国天子大臣。
敬重供养。
所行之处。
能令羊马滋多。
可寒欢喜。
日给羊四口。
以充恒食。
等放之。
而自煮菜进啖。
既见不杀众生。
不食酒肉。
所行既殊。
不令西过。
乃给其马乘。
遣人送还。
达于长安
住乾宗寺
静蔼法师
咨询道务。
慧业冲𨗉。
淹历五周。
武帝灭法。
西奔于太白山
同侣二十六人。
逃难岩居。
不忘讲授。
中百四论。
日夜研寻。
恂恂奉诲。
虽有国诛。
靡顾其死。
东引寻山。
岠于华岳
凡所游遁者。
望日参焉。
遂依承德。
为入室之元宗。
始末一十五年。
随逐不舍。
舍身穷谷。
用陈护法。
含酸茹毒。
奉接遗骸。
建塔树铭。
勒于岩壁。
元嗣历。
寻改邪风。
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
当其数。
初住陟岵寺。
大隋受命。
广开佛法。
改为大兴善焉。
道穆僧徒
历总纲任。
开皇初
终南山
交谷东岭。
池号野䐗。
迥出云端。
俯临原陆。
躬自案行。
可以栖心。
结草为庵。
集众讲说。
开皇七年
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
天竺医工
就造精舍。
常拟供奉。
道业修旷。
给额为龙池寺
大将军云定兴以为檀越。
四事供给。
侍郎独孤机。
餐奉音猷。
于宅后园。
别立斋宇。
请来栖息。
禀其法戒。
薛国公及夫人郑氏。
夙奉清训。
年别至山。
咨承戒诰。
决通疑议。
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
卒于山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贺娄子干南北朝末隋初 534 — 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593 【介绍】: 代郡人字万寿
世居关右。
少以骁勇知名。
击破尉迟迥乱,以功拜开府
入隋封钜鹿公
行军总管击败吐谷浑,诏令即镇凉州
明年,突厥兰州,破之,封上大将军
后以晓习边事,授关总管等十镇诸军事,拜云州刺史
卒于官。
谥怀
全隋文·卷二十六
子干字万寿,代人,世居关右。
周武帝,为司水上士,累迁小司水,封思安县
寻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大象中,除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以从平尉迥功,进上开府封武川县公
隋受禅,进封巨鹿郡公,镇凉州
上大将军,徵授工部尚书,仍镇凉州
关总管云州刺史,仍拜云州总管
开皇十四年卒,谥曰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崇南北朝末隋初 536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583?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永隆
李贤子。
北周时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授仪同三司
累官徐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文帝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屡破突厥,奚、霫、契丹诸部争来内附。
其后突厥大为寇掠,率步骑三千转战十余日,退守砂城,城荒粮绝,乃挺刃突围,卒于阵。
谥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史万岁隋 ? — 6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 【介绍】: 京兆杜陵人
少英武,擅骑射,习兵书,精占候。
以父荫袭太平县公
,尔朱绩以谋反诛,牵涉万岁,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窦荣击突厥万岁请效命,驰斩突厥将,突厥大惊引去,由是显名。
文帝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万岁从讨,敌闻其名,惧而引去,万岁追击,大破之。
杨素忌其功,谮之,被杀。
时人莫不惜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虞庆则隋 ? — 5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8 【介绍】: 京兆栎阳人本姓鱼
先世仕于赫连氏。
长驰射,以弋猎为生。
性倜傥雄毅,有胆识。
后折节读书。
出仕北周,累迁石州总管
,进大将军吏部尚书京兆尹
元帅突厥,授上柱国封鲁国公,转右武候大将军
后以桂州道行军总管,讨李贤乱,事平,使妇弟赵什柱诣京奏事,什柱恐暴露与庆则爱妾私通事,乃告庆则谋反,文帝开皇十七年十二月被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达奚长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代郡人字富仁
胆识过人,宇文泰引为亲信。
以质直恭勤,授都督
攻城野战所当必破,屡有战功。
北周武帝末,大破陈军,进位大将军
封蕲春郡公
文帝开皇二年突厥十余万扰边。
长儒率军二千与之力战,身被五创,士卒死伤十之八九,终却之,进上柱国
后以母忧去职。
起复,拜夏州总管
匈奴惮之不敢窥塞。
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
卒于官。
谥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燕荣隋 ? — 6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3 【介绍】: 弘农华阴人字贵公
性严而酷,初仕于北周,从武帝北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
入隋进位大将军,从击突厥,迁青州总管,严刑峻法,境内肃然。
平陈,以功转幽州总管
后以赃秽狼藉、虐毒民人,征至京师赐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长孙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处均
长孙俭子。
初仕北周,累迁小司寇,与杨坚交好。
受禅,拜度支尚书,奏令民间立义仓,备凶年。
自是乡里丰衍,民多赖之。
突厥达头可汗都蓝可汗互攻,奉诏至突厥宣谕,陈说利害,遂各解兵。
后进位大将军,拜吏部尚书
仁寿中卒。
谥康
全隋文·卷二十六
字处均河南洛阳人周柱国俭子。
武帝,为卫王侍读
建德初,拜开府、乐部大夫
宣帝即位,为小司寇
大象中,代贺若弼寿州刺史
隋受禅,徵拜度支尚书,转工部尚书
、许、贝三州刺史,转相州刺史,免。
寻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仁寿中卒,谥曰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辩南北朝末隋初 546 — 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6—611 【介绍】: 凉州武威人字思辩
北周武帝时,从平晋相二州,以功授大都督
隋文帝开皇元年进封安养县公
三年,为行军总管,御突厥凉州
六年,为河州刺史
十年,改叠州刺史
十二年,转凉州总管
十六年,迁灵州总管
开皇末,为原、环二道行军总管
炀帝大业二年,进左武侯大将军封蔡阳郡公
五年,从讨吐谷浑,以功进左屯卫大将军
卒谥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僧寿南北朝末隋初 548 — 6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8—612 【介绍】: 河南东垣人字元庆
以勇烈知名。
初仕北周,从韦孝宽尉迟迥有功,授大将军
,拜安州蔚州刺史,数破突厥,进位上柱国
炀帝即位,不复任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洪南北朝末隋初 549 — 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611 【介绍】: 河南东垣人字叔明
骁勇善射,膂力过人。
北周以军功拜上开府
隋初进爵甘棠县侯
平陈,猎于蒋山,驰射猛兽应弦倒,加柱国,即拜蒋州刺史
突厥扰边,授代州总管以备御。
文帝仁寿元年突厥犯塞,众寡不敌,坐除名。
炀帝时陇西太守大业六年镇压王万昌起事,师未旋,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梁默北周至隋 ? — 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安定乌氏人
梁士彦家苍头。
骁勇善战。
士彦征讨,常冲锋陷阵。
北周,位开府
文帝开皇末从征突厥,进位大将军
复以行军总管从平汉王杨谅之乱,以功加柱国
炀帝大业五年从讨吐谷浑,战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启民可汗隋 ? — 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隋时东突厥首领
名染干
沙钵略可汗子。
都蓝可汗堂弟。
初号突利可汗
突厥之北,以尚宗女安义公主,南迁。
都蓝屡攻之,乃入,拜意利珍豆启民可汗,迁置河南夏、胜二州间。
及都蓝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又数为隋军所败,遂并有突厥之众。
炀帝大业三年,至榆林朝帝,献名马。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名染干摄图次子,号突利可汗,居北方。
开皇十九年,拜为意珍豆启民可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定和隋 ? — 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处谧
少有志节,屡战立功,为骠骑将军
尝从讨突厥,被刺中颈,以草塞创再战,神气自若,敌遂败走。
官至左屯卫大将军
后从炀帝吐谷浑,中流矢卒。
谥壮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成纪人
少慷慨有武略。
文帝开皇中屡以行军总管突厥,有功,位上柱国封武阳郡公,拜朔州总管
威名远布。
后有人诬其谋反,征还京师
帝谴责之。
性刚,以忧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字德章一名杰
文帝第五子。
开皇初立为汉王并州总管,为文宠爱。
太子杨勇被废,居常怏怏,乃称突厥方强,宜修武备,遂缮治器械,招纳亡命,阴有异图。
蜀王杨秀被废,愈不自安。
文帝卒,遂发兵反,为杨素击败而降。
除名为民,终幽囚以死。
全隋文·卷八
字德章一名杰文帝第五子。
开皇元年封汉王
寻为雍州,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左卫,出为并州总管
文帝崩,徵不赴,发兵反。
杨素所败。
寻降除名为民,绝属籍,以幽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仲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次武
于顗弟。
少好学不倦。
及长,时称名公子。
北周时累迁至河南道行军总管
从讨尉迟迥,以谋俘将席毗罗,河南平。
,以坐叔于翼事下狱,上书陈辩,得释。
明年拜行军元帅统十二总管以击突厥
突厥见其军严整,不战而退。
尚书省文簿繁杂,吏多奸险,帝乃令仲文勘省中事,发擿甚多。
又决渭河开漕渠以运粮。
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参掌文武选事。
后以辽东之役无功,系狱忧恚而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
全隋文·卷二十六
仲文次武河南洛阳人周太傅谨孙。
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徵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授仪同三司
宣帝时,为东郡太守
静帝初,授开府,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隋受禅,坐事下狱,免。
历行军元帅行军总管,总晋王府事。
仁寿初,拜太子右卫率。
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进位光禄大夫
辽东之败,系狱,发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满隋至唐初 551 — 628年6月9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28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并州太原人
俗姓贾
七岁出家,从师习诸经,尽其大旨。
遂往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
隋初,法席颇盛。
后避喧嚣,徙居黎城南流泉精舍,息心修禅。
文帝时,又迁岚州安山
隋末,率徒入城,初住并州真智寺。
唐高祖武德元年,住义兴寺。
突厥侵境时,曾以僧兵拒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太原贾氏子也。
七岁出家。
即宗定业。
弱冠登具。
乃弘律乘。
又听涅槃。
能通大指。
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隋初法运再隆。
推而广之。
之力为多。
故礼忏以摄疏情。
宴坐以陶凡累。
而黑白仰为菩萨戒师。
然非明證。
法不轻授。
未几徙居黎城东山之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
从之如归市。
俄依瓒禅师雁门
久之徙入
弘静学。
隋季之乱。
复偕同志五十馀人。
西遁岚州安山
方天下扰攘。
而斯地深僻。
曾不觉知。
固道力所感欤。
义旗初建。
高祖诏于许公宅供养。
及躬往顶礼。
殊觉凛然。
顾谓裴寂曰。
孤于禅师
毛发惊竦何耶。
曰。
此则戒神所护而然。
他日又见曰。
弟子举义师。
以戟定天下。
凡以济拔众生也。
惟禅师慈悲加被。
愿使往来无障。
武德元年
诏以许公宅。
为义兴寺。
居之。
三年诏入
都督弘农公刘护。
以捡狁方𡨥边。
人情恐骇。
奏疏留之不遣。
贞观二年夏四月示有微疾。
而禅坐如常日。
沙门道绰问曰。
万法本空。
然或以观相入。
或以机缘悟。
何也。
答曰。
缘无所缘。
相无所相。
如是悟入法亦无法。
乃溘然而逝。
是年六月九日也。
寿七十八。
建塔树碑。
葬于龙山童子谷。
释智满者。
俗姓贾氏
不知何许人也。
戒行高洁居于安乐寺
唐太宗晋阳
刘文靖首谋之夜高祖梦堕床下。
又见遍身为虫蛆所食。
意甚恶之咨询于
曰。
此可拜贺也。
夫床下者。
所谓陛下也。
群蛆食者。
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耳。
高祖嘉其言。
又云。
贫道颇习易。
以挂之象明夷之兆。
按易曰。
巽在床下纷若无咎而早吉晚凶。
斯固体大不可以小。
小则败大则济。
可作大事以济群生。
无往不亨乃必成乎。
高祖动容曰。
虽蒙善诱未敢当仁。
师眄太宗曰。
郎君与大人并叶兆梦。
是谓干父之蛊考用无咎。
天理人事昭然可知。
不可固拒天之与也。
天与不取必受其咎。
无乃不可乎。
高祖拜而谢曰。
弟子何幸再烦郑重叮咛之意。
敢不敬从。
满后不知所终。
释智满
姓贾氏
太原人
立意矜特不群凡小。
七岁出家随师请业。
凡所受道如说修行。
年登冠肇进受具戒。
律仪成范资训弥弘。
又听涅槃等经。
尽其大旨。
名教略圆味静终业。
遂往上党石墨山。
聚徒行道。
门徒肃穆缁素归依。
礼供骈罗积而能散。
时属隋初创弘大法。
智满蒸仍国化引而广之。
故使闻风造者负笈奔注。
众杂精粗时兼久近。
初则设仪。
礼忏用摄恒情。
后便随其乐欲。
静思宴坐。
躬事众法身预僧伦
形止方雅威严猛肃。
眉目浓朗白黑交临。
预有参拜莫不神骸而毛动。
咸加敬仰为菩萨戒师。
不重身名不轻正法。
虽苦邀请未即传授
乃亲为竭诚方等。
行道要取明證。
梦佛摩顶。
并为说法。
宛如经相。
方为授法。
故道俗思戒者相趍不绝。
而专意静观厌此諠浮。
乃徙居黎城东山南流泉精舍。
息心之士又结如林。
禅忏兼修止观齐舍。
志弘经远随务或乖。
又往雁门川。
瓒禅师
涉缘念慧。
僧中藻镜定室羽仪言行清澄。
具如别传。
嗟遇后展欣附有馀。
历游所在宗习。
又依住开化结虑修心。
俄为文帝追
定门斯坏众侣乖张。
乃录其同志五十馀人。
西入岚州安山内。
如前综业。
大感学徒。
隋季道消。
贼徒蜂起。
生民坠于沟壑。
众宛然不散。
斯亦道感之会也。
大唐建义四众归奔。
乃率侣入城就人弘道
初住晋阳真智寺。
以化声广被归宗如市。
武皇别敕。
止许公宅中。
供事所须并出义府。
躬往礼问睹而惧之。
顾语裴寂曰。
孤见此禅师
衣毛惊起何耶。
答曰。
计无馀相。
应是戒神所护耳。
重以他日修觐曰。
弟子济拔苍生。
义兴大造。
愿往还无障。
当为立寺。
既登京辇天下略平。
武德元年
乃诏所住宅为义兴寺。
四事供养一出国家。
至三年德为物归道声更远。
帝欲处之京室下敕徵之。
又以北蕃南侵百姓情骇。
都督弘农公刘让启留满住用镇众心。
有敕特听同安朝寄。
武德五年
猃狁孔炽戎车载饰。
马邑沙门雄情果敢。
烽耀屡举罔弗因之。
太原地接武乡兵戎是习。
乃敕选二千馀僧。
充兵两府
登又下敕。
师一寺行业清隆。
可非简例。
由是重流景行光问遐迩。
晋川髦彦沙汰之馀。
坐受嘉庆。
皆来称美。
或拜伏戒范者。
或依承习住者。
常数二百馀人。
恒业无怠。
精厉其诚。
时或惰学亲召别诫。
委引圣量诱化凡心。
预在闻命莫不泪流而身伏。
噎叹良久并由承法。
行已感发前人。
故得机教不妄弘矣。
贞观二年四月
初因动散微觉不悆。
遂淹灰管本性无扰。
门人同集日遗诫劝。
沙门道绰者。
夙有弘誓。
友而敬奉。
因喻曰。
法有生灭道在机缘。
观相易入其门。
涉空颇限其位。
愿随所说进道有期。
乃盱衡而告曰。
积年诚业冀弘持。
缘虚无相可缘。
引实有何所引。
岂以一期要法累劫埋乎。
幸早相辞勿尘妄识。
乃退焉。
其坚白持微为若此也。
既而气将渐弱。
而志力犹强。
侍人围绕观者充室。
端坐举面徐视学徒。
时次昆吾溘然而卒。
春秋七十有八。
贞观二年六月九日也。
当终前夕大地振动寺树摧枝。
合众悲敬衰相现矣。
泰山其颓乎。
法人斯逝。
联类如此。
举邑酸切若丧其心。
即以其月十二日
旋殡于龙山童子谷中。
立塔碑德。
自满舍俗从道六十馀年。
洁己清贞冰霜取喻。
弊衣节食才止饥寒。
频经断谷用约贪染。
目不邪视言不浮华。
净色子女未尝瞻对
弱年登岁者不宿房中。
受具多者方令近侍。
约时临众诫以行科。
馀则静处小房。
晬朝方出。
室中唯一绳床。
钵袋挂于壁上。
随道资具坐外更无。
致使见者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
又偏重供僧勤加基业。
慈接贫苦备诸药疗。
焭焭遑遑意存利物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